潍县同志画社

时间:2016-06-02 11:13:04 点击次数:7317次


国画被称作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是中华民族特有审美趋向而产生的艺术奇葩,她承载着中国文化内涵中最精华的部分。潍坊地处齐鲁腹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历史上的鸿儒大臣,书画巨匠层出不穷,沉淀了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五代时的郭乾晖、韩熙载,宋代的李雄、张择端,明代周亮工,清代的郑板桥、谭谟伟、谭汝霖、刘嘉颖等,创华夏丹青之风韵,开潍坊国画之先河。

民国十年(1921),潍县的郭兰村与同学赫保真、傅柳坪三人成立了研究国画艺术的“益社”,地址在郭宅《藤花仙馆》书房内(书房至今尚存);并拜本县著名国画家丁东斋、刘炯为师,且共同参加了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此间,编发了《益社季刊》两期。1922年,丁东斋非常高兴地说:“古人曾说过益者三友,你们三人成立这个益社,倒也名副其实。但范围太小,起不了多大作用,你们应该邀请全县美术爱好者共同办社,岂不更好!”在丁东斋的大力倡导下,1922年在益社基础上创办同志画社,爱好者踊跃参加,社员30余名。由丁叔言任社长,刘炯为副社长,丁东斋任教师,社址设在丁叔言家内(南门大街丁六宅)。同志画社的宗旨为“不标榜哪一派,不吹捧什么人,也不排斥任何派和任何人……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各自特长”。在那时局动荡,战乱不止的社会背景下,同志画社坚持活动,从未间断,画社成立十七年间,成功地举办画展十九次之多。
画社泽润乡土,惠及桑梓,延绵至今。一代代贤良接踵,挥毫泼墨,潇洒丹青,谱写了城市灿烂的历史文化。潍坊画家引领齐鲁国画之风骚,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打开尘封的历史会发现,同志画社前期的铺垫功不可没,它为国画艺术特别是花鸟类画的复兴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古城潍坊沉重的文化积淀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

同志画社的主要成员和业绩

同志画社主要成员有:
丁启喆(字东斋),画社的发起人,曾任广文中学、丁氏第一小学图画教员。自幼嗜画,乡绅丁善长发现其天赋,收入家中作画,著成多部画册。后与丁叔言成挚友,在其家作画达20年,中年拜本县著名画家刘嘉颖(字实甫)为师,学山水花卉;学陈洪绶(字老莲)历史人物画。又学恽寿平(字南田)之花鸟画,皆有成就;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带头剪掉辫子,作品《醒狮图》富有强烈的民族觉醒效果。一生勤于绘事,画多工笔,章法严谨;传世画册有《老莲汇稿》、《北海人范》;其品行深受康有为赏识,题词“碧海丹青”以褒奖。1938年去世,享年65岁。
丁锡纶(字叔言),著名乡绅,社会活动家,曾任丁氏小学校长、潍县一区区长等职。工山水画,擅长书画鉴赏,师从著名画家刘嘉颖;祖父丁善庆、继祖父丁善长善绘山水画,家庭对丁锡纶影响甚大。他为丁善长、刘嘉颖出版过多部画册。1946年去世,享年59 岁。在临终前,还作山水画赠送友人。在担任同志画社社长的十余年内,不仅将家舍作为画社的办公地址,还恪尽职守,以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为画社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
刘炯(字秩东),跟四叔刘嘉颖学国画,工花卉,时任潍县县立中学图画教员,工笔花鸟画的造诣极深;章法严谨,一丝不苟;学生郭兰村、赫保真、郭景仁等经常登门求教。画艺名噪乡里,求画者络绎不绝;擅长鉴赏古画,水平高人一筹。任同志画社副社长,尽职尽责。晚年多病,留有遗作《毛笔画范》,花卉条幅多帧,现存市博物馆。1939年去世,终年68岁。
郭乃馨(字兰村),擅长人物画,尤善画马,同志画社骨干,陈寿荣遗文中称:“社友多人均摹仿先生画稿为日课”。郭兰村常携二弟郭椒林、三弟郭叔瓒到画社学习,1930年兄弟三人创办了潍县松荫斋嵌银馆;1933年,23岁的叔瓒病逝,画社为其出版了由丁东斋作序的画集《郭叔瓒课徒遗墨》以及自著《毛笔画苑》。解放后,致力于国画和工艺美术工作,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其中他在潍坊三中培养的学生孙敬会、谭英林,现在已经是中国美协会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得意之作《昭陵六骏图》、《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画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被画坛誉为“神功”。 1953年与徐培基成立了市美术研究会,他担任副会长;1956年调任潍坊市生产联社美术研究设计室主任;1960年他在潍坊工艺美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成为潍坊画坛的中坚,如毛新民、李乃鸿、姚志兴、辛炳申、谭新湖、李金新、杜崇岭、谭一伟、张黎明、郭永增、谭光明、郭用闻、解方祥以及女画家程紫兰、权玉霞、郎丰莲、杜传芬、王福参等等。郭老将绘画技艺融入到嵌银、木版年画、戏装、风筝等之中,提供了大量彰显时代气息的画稿,极大地带动了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潍坊工艺美术界的一门宗师。1978年春去世,享年77岁。
赫保真(字聘卿),自幼嗜画,同志画社的中坚。丁东斋、刘秩东之弟子。画艺广泛,精于人物、山水、花鸟画,且擅西画;曾编印过《铅笔素描写生范本》、《菊花谱》、《牡丹谱》、《山水画册》等教材,后定居青岛;在青岛中、小学以及青岛教育学院等任美术教师;还擅长音乐、古诗、装裱等各种技艺。1960年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作巨幅立屏《满堂红》和《十里荷香》;1984年《赫保真画选》出版;1987年逝世,享年83岁。他被录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
陈锡庆(字笃斋),工花卉,丁氏第一小学教师,后赴青岛从教。解放后去世,作画不多。
王书春(字麟生),曾任丁氏第一小学教师,工花鸟画,遗作不多;1925年病故。
郭景羲(字晋之),喜做工笔花卉,后任南宫小学校长多年;1977年病逝,享年82岁。
孙凝宗(字德廷),上海新华美专毕业;喜作山水,后到青岛任中学教师,1978年病故。
葛绍文(字焕斗),曾在济南美专学习西画,擅长西洋水彩画,在画社中颇受欢迎。
傅葆柽(字柳坪),工花卉,为当初年龄最小者,1926年英年早逝,作品很少。
同志画社成立后,陆续参加者有:
马长清(字洁泉),原籍河北博陵,潍县中国银行工作。工于人物、花鸟、山水画,也常做木炭画人像,后在青岛中国银行工作多年。1982年病逝青岛,享年71岁。
陈寿荣(字春甫),6岁入潍城陈氏小学读书,毕业后又读4年私塾。16岁考入济南国画学社;假期回潍,师从郭兰村学画。郭兰村又介绍他加入同志画社,并拜丁东斋为师。1935年考入北平北华美专,1936年在中山公园举办《陈春甫画展》。毕业后,他的作品参加同志画社画展,一致认为,“带来了京城的画风。” 1937年考入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任研究员;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画,并长于篆刻,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艺术奇人”。后任青岛二中美术老师,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西冷印社社员。著有《怎样刻印章》、《历代画家书法选》、《现代印选》、《海天阁诗集》、《陈寿荣飞鹰集》等著作。小传及作品载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等多部大辞典。2003年逝世,享年87岁。
郭味蕖(名郭忻),1908年出生在郭宅街一书香世家,父亲郭乃珏善书画;受家庭影响,幼年结缘丹青,师从潍县花鸟画家刘秩东,参加同志画社的活动。1929年考入上海新华美专西洋画系学习;1932年毕业后在济南任教;同年,在济南二大马路青年会举办了第一次画展。1937年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画研究室研究员;1945年任潍县郭氏励新小学校长。解放后,任潍坊三中美术教员,并担任潍坊市美术研究会主任。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供职。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艺术大师齐白石称赞其作品“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他与国内名流画家何香凝、高冠华、李苦禅、吴作人、叶浅予、王雪涛、田世光等人均有交往,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成为一代画坛巨匠。1962年任中央美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他是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的创始人,对花鸟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著作颇丰,有《宋元明清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知鱼堂书画录》、《知鱼堂鉴古录》、《殷周青铜器释文考略》、《镜文释考》等等。1971年病故,享年63岁。他的画已被国家列入禁止出口之列。潍坊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优秀的艺术家,1992年将其故居辟为陈列馆,2008年4月郭味蕖美术馆建成开馆。
(郭味蕖三子郭怡孮,1940年生,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学业有成;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全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院长等职。郭怡孮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创作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美术教育家和花鸟画创作的代表性画家。)
于希宁(名桂义),上海新华美专毕业,长于花卉,尤善画梅,有“中国画梅第一人”之称;历任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我国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幼就读潍县张氏养正小学、县立中学、广文中学,后考入上海新华艺专攻读中国画;他受到了海派国画大师黄宾虹、潘天寿、诸乐三、俞剑华等的良好教育,并经常与乡人徐培基、郭味蕖等切磋,作品参加同志画社画展。1936年受聘上海奇峰国画函授学校,任花鸟科主任,从此走上了国画艺术教育之路。于希宁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在绘画中强调国魂、画魂、人魂的统一,拓宽了传统花鸟的人文境界,达到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高峰。在九十岁诞辰时,特意在家乡举办了个人画展。他辛勤耕耘70年,以真诚而朴实的行动彰显了“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他的著述有《于希宁画集》、《于希宁画辑》、《于希宁花卉技法》、《论画梅》、《于希宁诗稿》、《写意画花》、《中国画笔墨的虚实》、《“规格”与“自由”》等。小传被收入1986年版《现代国画家百人传》等多部名人词典。200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其“山东省文化艺术终生成就奖”;同年12月病逝,享年94岁。

同志画社主要活动

定期例会。画社规定社员星期日下午集会,每人需带本周内所作的作品,相互观摩品评,时后交于画社保存,以备将来展览时所用。当时还制定了一个章程,规定凡爱好国画并有时间习作和参加研究者,均欢迎参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画社严格遵守章程所规定的:不标榜那一派,不吹捧什么人,也不排斥任何派别和任何人,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优良的传统,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图振兴国画艺术之大业。
不定期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在1923年暑假举行,借用丁氏第一小学的教室作展室,展出作品一百多幅。画品均表明价格,价格是由社员集体研究并征得个人同意,价格低廉,只取工本费而已。扇面,一元;四幅屏,六至八元;小中堂,三至五元。展期三天,结束后选购者到画社交款取画。如有二人以上选购同一张画时,可预约时间由作者专门再画。画社扣除裱工费,再收二成作为基金,余款交作者。画展轰动省内外,外埠购画者纷沓而至。
增加书法练习。为了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在1925年左右,画社专门研究制定了“增加书法练习”的内容。每周交习作一张,聘请丁氏第一小学教师李肇庆(字裕之)做书法指导,大家的水平提高较快。“七七”事变后,同志画社的活动被迫停止。

画社的精神与作用

潍县同志画社是民国初期群众性的文化组织,它的成员包含着社会名流以及潍县世家望族的后裔,画社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所产生的效果也非同一般。时年34岁的丁叔言精力充沛,曾亲自面见过孙中山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画社冠名“同志”,意承孙中山三年前(1918)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之内涵,旨在贯彻救国救民之大计。画社提倡“自重、自强、自律”;画社内悬挂春秋时期左丘明名言“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强调诚信与团结。学习方式上,用一种开放式的、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因而,在培养青年画家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引进外地风格。郭兰村、赫保真、傅柳坪三人曾经参加上海美术函授学校;郭味蕖在上海美专先后学西画、国画;陈寿荣在北平美专学国画,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带来外地的新画风。社内对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视,对各种画风的作品兼收并蓄,社内的画风也变得异常活跃,各种技法都有了新的发展。陈寿荣生前多次感慨:“潍县画派乃取全国之长而成矣。”
社员遍地生辉。郭味蕖在北京,于希宁在济南,陈寿荣、赫保真在青岛,他们的精品迭出,名作蝉联,独领风骚。在改革开放后,潍坊市书画研究院、北海书画院以及渤海书画院等多家画院成立,丁子新、陈衍绪、张玉峰、郭景仁、韩金正、张绍良、孙立荣、谭淇、胡有民、姚志兴、辛炳申、张黎明、谭一伟、郭永增等一大批知名书画家在继承发扬着同志画社的优良传统,辛勤耕耘,桃李满园,使“潍县画派”发扬光大,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返 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