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

时间:2016-06-02 11:38:01 点击次数:5179次

潍坊历史上是全国闻名的手工业城市,在手工业产品中,工艺美术品占有重要位置,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蜚声国内外。工艺美术品也叫手工艺品,从它的发展时序看,由于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又与各种工艺和文化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这是使它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够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它具有造型艺术的普遍特征,又有别于其它艺术形态,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统一,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潍坊灿烂的文人文化,使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

早在一九一五年,潍坊的红木嵌银漆器《西湖十景》,就获得过巴拿马博览会最优等奖,建国以后多次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宾。潍县的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同称全国“三大画市”。戏装、戏具、刺绣、首饰也是全国的重点产区,“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集中反映了队伍之大,数量之多,市场之广,他们的产品在全国畅销。核雕、仿古铜器,技术精湛,久负盛名。拓片、装裱也是传统技艺,远近闻名。这里的民间工艺品,品类繁多,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它植根于城乡劳动人民之中,是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里愿望的一种最普及的艺术式样。风筝古来有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风筝会的举行,风筝城已成为潍坊的象征。同时,潍坊也因风筝名扬世界,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二)

潍坊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有嵌银、刺绣、铜首饰、布玩具、年画、风筝、色纸、印花等。建国以来,这些工艺品都以集体所有制形式,组成了专门生产体系,先后组建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了工艺美术服务部,并举办了工艺美术学校和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发展生产加强科研,开拓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嵌银:就是在器物上镶嵌银饰,它的创始者是清代的姚学乾。姚在为金石家陈介祺修复文物,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的过程中,尽见了历代精美的文物制品。他心灵手巧,见到的就能摹仿,当看到春秋时期在鼎彝上镶嵌金、银丝花纹时,受到启发,于是便开始在红木上研究嵌丝,这一创举,引起了陈介祺的极大兴趣,并亲自与他们切磋技艺。在陈的参与、指导、帮助下获得了成功。他根据各种文物的色泽和造型,用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和撑架,其制做风格与古文物珠联璧合,十分喜人。他还能用红木仿制出嵌有金、银丝的“鼎彝形模”,其制品与青铜器鼎彝文饰一般无二,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

艺人们创造的艺术品代代相传,逐步形成为商品,在社会上出售,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过去的画稿有的出自名画家刘嘉颖,贺念初、刘秩东之手,书法有陈伯岩、高芗岩等诸师的帮助。解放后有郭兰村、郭景仁老先生作画。全省著名工笔仕女名画家王凤年老先生,也曾来嵌银厂绘稿传艺。嵌丝老艺人有丁焕文、陈开勋、魏聿功等。名家画稿,专家嵌丝,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生产出了很多好的作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景象。原来的嵌银漆器只能生产一些文具、手杖、棋盘、棋子、桌屏之类的小件。现在已发展了酒柜、沙发、博古橱、立屏等多种大件。在用料方面,又增加了石料综合镶嵌,贴锡片,雕刻与嵌丝配合,交相辉映,美观大方,受到国内外用户好评,现在已发展到750余个品种,畅销世界30多个国家。

刺绣:山东绣花称为鲁绣,潍坊是重点产区。早在明朝民间就广为普及,年青妇女为了美化自己,打扮孩子,自绣自缝日常用品,如裙子、鞋片子、枕头顶子、虎头帽子、虎头鞋等。新媳妇三日回门时,往往习惯把自己精心制做的扇囊、斗蓬、寿子、福子、荷花鞋分赠亲友。天长日久做的多了,便拿到集市出售,逐步成为商品。有的户成了绣货专业商贩,当地最早的一家绣货店,是一位沙姓回族人开设的。妇女们为了攒私房和补助家庭生活,大都学会了绣花,不论城里乡里多数家庭都有绣花挣子,所有用九千绣花女形容人数之多,是不足为奇的。按《潍县志稿》的记载:“民国二十九年当地绣货业发展到34家,最大的一户是同样绣货庄,创始人李翰臣。”

绣花工艺主要是通过绣工的技巧、把各种景物图案反映在绣品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新中国成立以后,刺绣厂经常组织人员与苏绣、湘绣进行交流,学习人家的针法,提高了自己的技艺水平,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国画图案绣制的“百花齐放”、“松鹤延年”、“蓬莱日出”,栩栩如生,可称潍绣之佳品。刺绣厂除了生产日用绣品以外,还专门制作戏装、戏具。如蟒袍、大靠、女披、宫装等,许多名演员来潍献艺,大都到厂参观,该厂还受到尚小云、程砚秋、袁世海、李松年等名家好评。


年画:年画是用木版套色,也叫木版年画,因为产地是杨家埠,所以也叫杨家埠年画。创作于明代、并在明代臻于成熟,到了清代更加兴旺发达,曾有“作坊百家,画工上千”之说。年画平时没有卖的,也没有买的,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买几张“变变春秋”。画工们都是农民,农忙务农、农闲印画,空里插着印花纸。花纸与年画是一种工艺,彩色的叫“浮花”,用于糊浮棚;素色的叫“白洋尖”,用于贴墙,这就是过去的壁纸。

年画的表现体材,多以吉种、喜庆、欢乐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为主,用红绿黄紫黑五种颜色套印,其特点就是大红大紫,鲜艳明快,有文有武、热热闹闹,价格也非常便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七七”事变以后,为了躲避战乱,有的迁往城里生产,解放后成立了年画社,省里多次派人来潍研究创作,并搞了许多新题材。但是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木版与胶版相比,尽管风格各异,画面色彩大有不同,市场终为胶版画所占领。一种商品,几十年不变的很少,而木版年画几百年不衰,却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风筝:潍坊风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现在也闻名世界。一九八二年轻工部工艺美术局在天津举办全国风筝比赛,参加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潍坊、西安、南通、石家庄等。潍坊由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扎制了20只风筝,由孙立荣同志带队参加了比赛。潍坊风筝扎、糊、画的特点,受到了同行和专家们的好评,获奖只数最多,总分比天津差零点二分,被评为全国第二名。一九八三年应邀赴上海与美国、日本进行放飞表演,同年八月美国风协主席钱大卫慕名而来,与工艺美术研究所商讨国际风筝表演,并定于一九八四年清明节在潍坊举行,这就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由来。

潍坊风筝是通过题材、造型、色彩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特点。题材是来自生活,反映生活,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如人物、飞禽、昆虫、鱼虾、器物、自然物等。扎制结构可分为串式、简式、硬翅式、软翅式、板子式五大类。其特点是扎工精巧,画工考究,有些构图和画面都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不仅放时好看,平时挂在客厅里就是一幅优美的立体国画。近几年来,通过举办国际风筝会,广泛接触国内外朋友,交流创作,经多见广,改良了传统的骨架组合方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特征,以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特大风筝“鲤鱼跳龙门”,有两层楼高,面积为74平方米,是风筝作者站在楼上扎制的,突出了造型和工艺效果,使潍坊风筝的制作又迈进了一步。

铜首饰:这是潍坊历史上量大面广的传统手工艺品,三千铜匠集于一城,是全国的重点产区。产品销路很广,南至云贵,北至东三省,遍及全国各地,到解放前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产品种类很多,按工艺划分,有实态、片子、焊货三大类。其作用分为头饰、帽饰、小饰品、殉葬用品等。作坊的字号,大都带有楼字。如云宝楼、益祥楼、洪盛楼、丰宝楼、吉祥楼、秘宝楼、升宝楼等,同时还有个体经营者不计其数。其经营方式,是自营与加工相结合,发原料收半成品,由作坊炸黄出色,然后包装销售。据笔者记忆,儿时左邻右舍,都为附近的云宝楼干小包装加工,有的十个一板,有的八个一包,今天拿来、明天送回,一次一结算,老婆孩子挣个零花钱。一九四八年潍坊解放后,解放军第一批“八一”帽徽,就是潍坊组织生产的。从业人员虽然由个体到集体组织了首饰生产合作社,但由于产品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逐步被社会淘汰,改为其它产品。

仿古铜:仿古铜的直接创始人是胥伦,号芨堂,是城南胥家村人。胥自幼天性聪颖,喜欢绘画,又善于制做各种奇巧的手工艺品。因为经常接触古董商人,逐渐增长了一些古玩器具的知识,凭着自己的聪颖智慧,开始学着用“拨腊翻砂法”仿制铜佛、铜器、铜印等。以物会友,结识了金石家陈介祺,被陈邀请到家中切磋古铜器技艺,并悟出了古人铸印法。胥伦在学习古代铸造方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硬砂模铸造工艺,用这种工艺铸造的铜印,印皆中空,体质不重,字划清晰,壁陡底平,经久耐用。陈介祺称赞他所制造的铜印,“少加润色,则胜汉印”。

潍坊仿古铜经过历代艺人的创作研制,在制做技艺上不断完善提高,根据原件的特点,该鎏金的鎏金,该出锈的出锈,表层处理的基本方法样样都有,如出土锈、家藏锈、墨漆古、鎏金、鎏银、镶嵌金银丝、贴金等。解放后,全国仿古铜制做厂家有两处,一处是苏州工艺美术厂,另一家是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苏州的老艺人姓骆,仍采用石腊铸造法,但范模是用木板刻花、黄香成型,把制做的物品先刻在木版上,然后用黄香翻出模型内外裹砂,以温火烤砂,黄香溶化漏出,浇以铜液而成。这种工艺一次只能铸一件。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已故老艺人玄祖基,则用现代翻砂法,把制做物品先做泥胎,翻出石膏模,再用石膏模翻出砂模,然后浇铜液,这种方法一劳永逸,一次成型多次使用。玄祖基仿制的器皿有鼎、簋、爵、觚、觯、卣、角等近五十种。在他晚年又精心仿制了鎏金“长信宫灯”,出土锈“毛公鼎”,“马踏飞燕”等仿古精品。一件“长信宫灯”重30公斤,其形象、装饰和色泽与出土原件一般无二,达到了惟妙惟肖,真假难辨的程度。


布玩具:玩具的种类很多,有印铁机制玩具、塑料玩具、电动玩具、泥玩具等。潍坊专门制做布玩具,是以彩色的丝绸、绒布、绢缎、毛皮、彩线、金银纸、空心珠、锯末等为主要原料。经过设计、剪裁、缝制、粘贴、装饰、填充等许多工序制做而成。布玩具的题材,多选择孩子喜爱的小狗、小猫、老虎、狮子、大象等。近年来,潍坊市布玩具有了很大发展,产品由原来的10几种,现在发展到300多种。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了搞好生产经营以外,在产品设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工艺美术师郝桂君精心设计的一些小动物,造型夸张,色彩浓烈,既明快大方,又生动活泼,寄情寓意、神似而非形似,充分体现了民间的审美习惯和童真意趣。她设计的产品多次获奖,受到专家们的好评和国内外客户欢迎。

色纸:色纸用料主要是色与纸。纸有两种,一种是机制纸,另一种是南方生产的竹料纸,刷色用的叫“毛边”,拖色用的叫“毛太”。色纸各种颜色都有,有几种颜料是自己土法加工的,黄色用槐米,黑色用烟子,白色用粉土,凡红用樟丹。色纸的品种很多,如春联用的纸叫“丹红”,娶媳妇用的门联纸叫“朱尖”,过门钱用的叫“染连”,糊墙用的叫“粉表”。色纸的用途,除了两种对联纸以外,其它各种颜色,过去大量用于扎彩。扎彩也是一种专门手艺,用秫秸作骨架,色纸粘糊,如飞禽、走兽、车轿、器皿、侍女、马夫、金银财宝等等,都是供奉祭祀之物,最后以火焚之。

潍坊的传统工艺美术,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核雕、拓片、绒绣、印花、金银首饰等,对发展经济,繁荣市场,都发挥了应有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许多优秀产品,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

潍坊的民间工艺美术,也是丰富多彩,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品。民间的“民”字,从历史上看,它相对于宫廷与文人士大夫;现在,则相对于专业工作者。民间生产的手工艺品,概括地说,就是依照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观点、经济条件,创造的生活和生产用品,它关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岁时风俗、生老病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1、民间工艺美术品,集中表达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民风、民俗。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所以也就相应地产生了许许多多种与之交相辉映的民间艺术品。特别是春节前后这段时间,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到年后正月十五,最为集中。如爆竹、年画、春联、香烛纸马、猪羊(纸扎)、灶王爷、门神、财神、家堂、福字灯、过门钱等。财神、家堂有印有画,印的是木版,画的是工笔装裱,相传武财神是三国时的关羽,文财神是殷商时的比干。春节对联,一般人家买现成的,商号和富裕人家大都买纸请人书写。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上新春联,简直象办了一个全城书法展览,人们既走亲访友拜年,又可沿街观看楹联书法,西门里,南门里,郭宅街,增福堂,这几条街的春联真、草、隶、篆样样俱全,格外出色。到了正月十五“闹花灯”,品类更加繁多。大人玩的有龙灯、高跷、狮子、旱船、小毛驴等;孩子们耍的有蝴蝶、花篮、老猫灯。老猫灯是用铁丝做骨架,外面糊纱、上色、粘眼、贴胡子,似猫非猫,似虎非虎,特别好看,民间艺人丁起绪专门做各种纱灯。闹花灯同时要燃放烟火,最有趣的是泥垛子、花杆、泼铁花。放泥垛子带罗圈花,大花小花交相辉映,格外生色。泼铁花是把生铁溶化,舀着铁水往天上泼,现在的焰火放起去是一团,铁花泼出去是一片,可见其想象力极为丰富。

2、民间工艺美术品还用于婚丧嫁娶,以表达情谊。在民间,凡是恋爱、订婚、结婚、生孩子、老人庆寿,都有一些不同的礼仪和与之适应的工艺美术品。比如,青年男女有了恋爱关系,男青年能写会画的,送一把有字有画的团扇,或者送几件首饰;女青年会描会绣的亲手做一个荷宝或扇囊,以物定情,或托物寄情。结婚时,先送“头面”。迎亲时,要有一班执事,通常有两杆旗,八支灯,瓜棍行伞,两乘花轿,吹吹打打,走街串巷,名曰小登科。新娘要穿花袍、花鞋、头顶红罩头幅,新房窗户上贴窗纸,四角有花边,中间有双喜,顶棚上糊花纸,桌上摆斗升三戟,都是为了喜庆吉祥。再如新媳妇生小孩、孩子过百日和生日,项上带的“长命富贵”脖锁、两手带的升、斗、锁、印首饰。老人庆寿,送的“寿桃”、“八仙庆寿糖人”,屋里挂的“百寿图”、“松鹤延年”图。老人去世后,有专门制作的寿衣、寿靴、寿帽等。

3、民间工艺美术品还为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多种材料制成的服饰和玩具。如穿戴的有虎头帽子、虎头鞋、绣花斗蓬、花兜兜。耍的玩具有竹子的、木头的、纸的、布的、绸的、泥塑和料器等等。竹玩具有哨、笛响货,木玩具有枪、刀、剑、戟各种兵器,纸玩具有风车、盘肠,布玩具有老虎、狮子、小狗、小猫,泥玩具有不倒翁、皮老虎、泥孩子、水咕嘟,料器玩具有料兽、料鸟、花果盆景等,数不胜数。

以上所举不难看出,潍坊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标志着人民群众的物质创作和精神创造水平,体现了人们的情感、理想和审美情趣,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时间在推移,事物在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在不断的变化,艺术家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相结合,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一脉相承,推陈出新,潍坊的工艺美术事业,必然会欣欣向荣,更加美好。

上一篇:

收藏泰斗陈介祺与潍坊工艺美术发展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返 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