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泰斗陈介祺与潍坊工艺美术发展

时间:2016-05-23 13:41:48 点击次数:5848次


潍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处胶东半岛中部,沂山东北麓,渤海南岸,上古时期为古九州之一——青州的中心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纪、杞诸国,汉代以后境内曾设北海郡、潍州、密州等行政区。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渔盐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书画文化高度发达,潍坊风筝、木版年画、仿古铜、剪纸等民间艺术蜚声海内外,诞生了虞舜、晏婴、郑玄、贾思勰、李成、赵明诚、张择端、刘墉等众多文化名人。而这其中的金石学家陈介祺则是近代以来对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陈介祺是潍坊文化沃土造就的我国著名金石学家,史载其“绩学好古,藏金石为近代之冠”。陈介祺的金石学研究对现代中国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印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金石收藏、传古的收藏理念都深深影响着后世学者,对潍坊近代以来的特色文化影响尤为突出,做好陈介祺金石学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今天潍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价师。

一、陈介棋及其金石收藏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簋斋,潍县(今潍坊)人,清代著名收藏家和金石学家。他生于书香门第,父陈官俊为道光朝名臣,历任上书房总师傅、协办大学士等职。陈介祺幼承庭训,聪颖好学,少年时即有文名。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1854),怀抱传古之志的陈介祺辞官归里,潜心金石收藏和研究,所藏多历代金石之精华,许多观点发前人所未发,是被士林奉为“山斗” 的一代金石学大师,赵尔巽等纂的 史稿·卷三百六十五·列传一百五十二 载“介祺绩学好古,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当时收藏界有“南潘(祖荫)北陈(介祺)”之说,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则指出“此老精鉴,当时潘王二吴诸公,皆出其下”。鲁迅曾说: “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 郭沫若认为陈介祺的金石收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陈介祺的金石研究对现代中国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印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振民、孙敬明主编的《潍坊文化三百年》一书中指出: “陈介祺的收藏理念是为了‘传古’,而传古的核心是传古文字。”所以,凡是遇有文字的古器物陈介琪便无所不收,经年累月以致多达两万多件,价值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陈介祺的收藏,如同一座藏品宏富的金石博物馆:所收藏的青铜器(其中商周青铜器248件,秦汉青铜器98)包括毛公鼎、天亡簋、曾伯簧、十钟等3467000余方古代印玺,ll9件汉画像石(如著名的东汉《君车画像石》)、碑碣,石刻佛造像25种,古砖326件,铜镜200面,封泥548方,秦汉时期的文字瓦当923件,古陶残片近5000件,泉、镞和各式范1000余件,齐、燕、楚、秦、晋等国的兵器64件,历代法书名画真迹数十卷。其中尤以三代青铜器和古印玺为精华。下面将对上述陈介祺收藏的几类重要藏品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首先,毛公鼎、天亡簋、兮甲盘是陈介琪所收藏的较为著名的青铜器。稀世珍品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铭文501字,记载了大臣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字数为历代金文之冠,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金文,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极具美感,是研究西周末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此鼎咸丰二年(1852)由陈介祺收藏,陈家共收藏五十余年,后几经易手,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天亡簋是西周初期著名青铜器,又名大丰簋、聃簋,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陕西出土,由陈介祺收藏。天亡簋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物,上面有铭文878字,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为其父文王举行大丰祀典之事,是作者对文王、武王父子的赞美诗,同时是西周断代青铜器的标准器。铭文化资源文字形参差错杂,在拙朴散乱中显示运动与和谐之美。铭文押韵,是我国韵文最早的表现形式,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兮甲盘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也称兮田盘、兮伯盘,宋代出土,后由陈介祺收藏,上面有铭文133字,书体厚实壮美、风格独特。记述兮甲(即尹吉甫,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诗经》的重要采集者)随宣王征伐猃狁、对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王国维在(兮甲盘 中言: “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其次,玺印的收藏和研究是陈介祺毕生倾力投入的事业。陈介祺从19岁开始收藏印章,到他

归田时,玺印的数量已有两千余方,到陈介祺59岁时已经收藏古印七千余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赵飞燕玉印、汉代十二字金玺、淮阳王玺、琅琊相银印等。陈介祺作为古玺印最早的探究者之一,

他收藏的许多印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自己表示“余收古物以印之费为多”,当年陈

介祺所藏印章现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三,陈介祺共收集陶文残片4800余件,拓印四千余纸。古陶文是秦以前遗留在陶器或残陶片上的文字,是继商周青铜器、玺印、石刻文字之后发现的又一类古文字。清同治十一年(1872),陈介祺得到了出土于胶东的一枚带有文字的古陶片。经过考证,鉴定字迹为三代古陶文,陈介祺感叹道“黄金不足比其重”。同时,陈介祺自号“齐东陶父”,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三代古陶轩”。除此之外,陈介祺所藏书画著名的有唐代王维(伏生授经图》、宋代文同((竹图》、宋代马和之《诗经图》、元代赵孟频《马图》、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倪瓒《山水图》、宋代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宋代朱熹手札、宋拓本《泖公权神策军和 等稀世之珍。

二、陈介祺的收藏理念和方法

陈介祺是清代收藏界的翘楚,通过对藏品资料的整理,以拓本、考释、专著、书札等衍生形式把成果传播到金石学界,对近现代相关学科的形成影响深远,奠定了陈介祺金石大师的地位,而当时他所代表的潍县收藏模式也是晚清金石学的标杆。潍县作为清末金石学重镇,涌现了多位金石学家。原因一是受地方文化传承影响,二是得益于陈介祺的推动。高庆龄与子鸿裁、侄嘉钰,以及郭启翼、郭磨、王石经等均是潍县知名金石学家,与陈介祺、王懿荣、潘祖荫等都有学术交流,一起襄助了晚清金石学的繁荣和发展。孙敬明在其《陈介祺与中国经学金石学及考古学研究类稿》一书中指出: “在陈介祺的影响下,潍县的古董界也逐渐兴盛,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作用,例如王懿荣就是在潍县范氏古董商的帮助下找到了殷墟甲骨文,被誉为‘甲骨文发现之父’。”而陈介祺的收藏理念对于今天的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诸如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执着专一,数十年的收藏积累;躬身实践的扎实作风;去粗取精的精品理念;对于收藏品资料的整理提炼,达到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等,都无不激励着后学者在收藏之路上不断迈进。纵观贯穿陈介祺生命历程的收藏史,收集藏品信誉至上、注重精品的收藏意识、注重鉴定方法和实践、对相关文物资料深入研究是其收藏理念和方法的几个主要内容。

首先,收集藏品信誉至上。陈介祺十分讲究收藏信誉,例如,他与大古玩商苏亿年、苏兆年兄弟十分投缘、关系甚密,因此,苏氏兄弟答应陈介祺,他们收得上好的古董文物,一定要让陈介祺优先挑选,一经中意,就绝不再让别人过目。陈介祺通过苏氏兄弟购得了毛公鼎、天亡簋等许多珍贵文物。良好的信誉保障了上佳的金石古物能流通到陈介祺手中。其次,注重精品的收藏意识。陈介祺很注重精品收藏,例如对所藏古印“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求远去近”,进行了严格的鉴别,除六朝以前古印一概不收,所收青铜器、书画等也是百里挑一的佳作。追求精品收藏,不但较好地利用有限的财力收藏尽可能多的珍品,也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眼力和鉴赏水平。

第三,注重鉴定方法和实践。陈介祺收藏金石,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孜孜以求其中的价值,所收大量藏品都是珍贵文物。著名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在估代彝器伪字研究》一文中曾感叹:“提起笔来写这篇文章之先,我就想到一位老先生,是我平生最佩服的,何以呢?因为他的眼光太好了。他一生收藏的铜器等不下几千件,没有一件是假的。这人是谁?就是山东潍县的陈介祺。”陈介祺有一套宝贵的鉴定方法,炼就火眼金睛。陈介祺年轻时即“以诗文名都下”,传统文化素养深厚,受家庭影响熏陶, 自幼对四书五经、《说文解字》等典籍烂熟于心,后任翰林院编修。深厚的学养为日后辨伪考释奠定了基础。而且用功专一,十九岁就喜欢收藏金石,到四十一岁辞官,返乡后一直醉心于金石研究,到七十一岁寿终,数十年如一日的锲而不舍,使得所藏日渐高精、研究也不断深人。而且对于金石藏品的辨别、考释、传拓都是亲力亲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扎实的文化功底,使之辨别能力极高。陈介祺认为“传古首在别伪”,他对大量真伪古器进行对比和分析;博学广闻,钻研古文字结体、笔划、义理、章法,作字之法和作文之法,提高古文字学养;通过对古器物冶铸工艺和材质配比的研究,逐步积累了一整套鉴伪经验,并从经验上升为理论,使自己的辨伪能力达到了极高水平,在真伪之辨中,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辨伪方法,并写下了大量的资料。他总结出青铜器“伪刻必有斧凿之痕,以铜丝刷去之,则又有刷痕,而字锋又失。且旧物手摸即可知,伪者必不浑融。伪器斑下无字,斑中更不能见字。古器过朽,铜质无存,则字下可剔而可见。真者字底有铜汗积灰,必不能伪。铸字刻字必可辨,铸字佳者每上狭而下宽”。“古文字一篇中之气,一字中之气,一划中之气,岂今人所能伪哉?”他认为“潜心笃学,以真审之,久自能别”。在今天,陈介祺的观点仍是鉴定中的宝贵经验。第四,对相关文物资料深入研究。陈介祺进行收藏的一大特色就是对藏品资料的整理。例如,根据所藏毛公鼎写出(倜毛公鼎考释》,研究出毛公鼎铭文的价值,引起轰动。为了使自己的藏印传之后人,发挥更大的作用,陈介祺决心编辑一部大型的印谱,这就是(十钟山房印举》。为了编辑得更科学,陈介祺总结了之前一些印难以查阅、不便检索的弊病,提出了新的分类编排方法,“叙姓以韵,同者以钮,回文反文、朱白界道、类中以复别之”。陈介祺不顾年老体衰,全力投人这一浩繁工程,将所藏陶片编成 斋藏陶》 《陶文释存)等文稿。书成之后,震动了整个印学界,被誉为“印学之宗”,至今仍为印学界的经典。另外,陈介祺所著《传古别录))一书专门介绍金石传拓经验,包括自己创新的“蝉翼拓”等先进拓

法。

三、陈介祺对潍坊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陈介祺作为潍坊近代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文化资源他受桑梓故里的文风熏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成一代金石大师,又反哺乡邦,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潍坊近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陈介祺培养出潍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陈介祺将寒门书生曹鸿勋(1846-1910)收为义子并加以培养,使其成为潍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曹鸿勋受陈氏熏陶,也具较高的鉴赏力,在陕西巡抚任上保护了(伏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珍贵文物,避免其流失海外。他还开办油厂,打出了大陆第一口油井,是我国近代石油工业发展的创始人。曹鸿勋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其欧体楷书在晚清享有盛誉。其次,陈介祺族亲中涌现出众多书画艺术家,如刘嘉颖、陈秉忱、郭味蕖、陈寿荣。刘嘉颖(1861-1902)是近代潍县画派的奠基者,同时也是陈介祺远房的外甥。陈介祺对其多有指点奖掖,将毕生珍藏的历代书法名画供其欣赏临摹,使得刘嘉颖眼界大开,画艺猛进,最后成为了潍县画派的开山之祖。也可以说,潍坊“中国画都”的滥觞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陈介祺的推动。陈秉忱(1903-1986)是陈介祺的曾孙,家学渊源深厚,书法尤精,早年投身革命,1949年随同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抄写《中苏友好条约》中文文本,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副主任。郭味(1908-1971)是陈介祺的玄孙婿,也是受到陈介祺所藏金石书画的熏陶,酷爱丹青,为一代花鸟画大师。第三,陈介祺关心民间艺人,不断培养和提携民间艺人,直接推动了潍坊本地民间工艺的发展银匠姚学乾(1834-1876)在陈介祺的帮助下模仿鼎彝古文及花纹,在铜器和木器上嵌人金、银丝,精彩绝伦,为潍坊嵌银艺术的开创者,使嵌银艺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发展,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种新的特色工艺。

如今,潍坊嵌银髹漆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关键人物胥伦得与陈介祺结识,博览陈氏所藏之三代铜器、六朝佛像等文化艺术珍品,眼界大开,技艺更臻精湛,后被陈介祺荐往北京铸印,名重一时,将仿古铜的古老技艺发扬光大。

四、陈介祺金石文化传承保护与潍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去年国务院下发的 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民、乐民、富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做好陈介祺金石学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于潍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笔者认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藏品的征集、扩大陈介祺的影响、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五大方面将成为保护和传承陈介祺金石学遗产的切人点。首先,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潍坊的陈介祺旧居面积很大,几经沧桑,所余无几,现存东楼和南北两厅。据说东楼是陈介祺收藏文物和研读著录之用房,以藏有古玺印过万方而得名为“万印楼”,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楼左南北两厅,皆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前厅曾藏有商周古钟十一件,故又称十钟山房,十钟山房门前上方正中挂“十钟山房”匾牌,后厅为家族宗祠。1992年,万印楼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投资进行了维修并建立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万印楼古建筑已历经百余年沧桑,近年来得以逐步修复,保护好现有古建,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成立金石博物馆,打破国有、民营的界线,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建馆。金石博物馆可以从事陈介祺所藏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交流等工作,展馆内采用实物资料和图文解说等形式。例如展示陈介祺著名藏品的资料,原件无法获得,可以用仿制品,如毛公鼎等;展示陈介祺的主要著作,例如《十钟山房印举》泥考略》等;以及进一步引入、展示潍坊其他金石家的资料。其次,藏品的征集。陈介祺已经逝世130余年了,所收藏的数以万计的金石文物历经沉浮,业已星散海内外,被青岛市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内机构以及日本、法国、美国等地的众多博物馆收藏。而目前对于陈介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正如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所言, “陈介祺是极其重要的金石学家,可是迄今为止尚未看到全面而深入介绍其学术成就的文章”。陈介祺的收藏品分散于世界各地,许多资料难得一见,为相关研究者造成了诸多不便。而潍坊本陈介祺藏品匮乏,例如万印楼内竟无一方收藏印章真品。因此,充实馆藏是金石博物馆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可采取多种渠道征集藏品,如筹集部分资金用以在社会上收集原陈介祺的藏品,做陈氏后代的工作并使其提供家传的藏品并由馆内代存,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借以把在各地场馆保存的原部分陈氏藏品实物返还到新建的潍坊金石博物馆内。第三,扩大陈介祺文化的影响。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杂志等新闻媒体,对外宣传陈介祺及其文化遗产,使越来越多的受众认识和了解。可以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陈介祺生日这一天举办“金石文化节”,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篆刻名家大赛。同时,积极协调邮政部门,尽量争取出版发行一套以陈介祺以及金石藏品、故居等为主要内容的纪念邮票,利用其流通广泛、宣传效应大的特点,引起国内外广大集邮爱好者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提高陈介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制作陈介祺头像、雕塑、复制代表性藏品等纪念品。陈介祺作为金石大家,是收藏爱好者的偶像,其故居万印楼也是金石研究者心目中的圣地。利用金石文化节,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潍授课交流,开设高端文化论坛等。也可以通过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开展系列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第四,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在陈介祺故居附近寻找与其建筑风格类似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建设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以展示金石篆刻、潍坊的风情、习俗、古玩和民间工艺品为主;在建设的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中,可以陈列陈介祺的主要藏品的影像资料,高仿的复制品,平生的著述;展示受陈介祺影响推动的仿古铜铸造、风筝、红木嵌银、木版年画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艺操作流程,让人民感受过去的制作和交易方式,为旅游观光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切实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此外,还可以成立金石篆刻交流中供专业爱好者交流切磋。最后,依托当地大专院校或职业院校等开设关于文物鉴赏、修复、仿古铜铸造、嵌银髹漆、木版年画雕刻、核雕等相关课程,培养相关人才。文化资源可以仿制陈介祺著名藏品,以满足日益扩大的收藏爱好者群体的需要,珍贵藏品毕竟只有一件,而仿真品则可填补空白,传播知识,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陈介祺一生收藏宏富,他那高超的鉴别能力,珍贵的藏品背后往往充满了收藏道路上的喜怒哀乐,可以借鉴(伍月槐花香》《关中绝响》等影视剧拍摄(淦石传奇》等反映陈介祺收藏故事的影视作品,待陈介祺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初具规模后,承接国内其他相关古装剧的拍摄;也可以制作反映金石收藏和非遗传承的卡通片,从娃娃开始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喜爱。陈介祺所藏珍品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申请相应的版权保护等,珍贵藏品的造型、铭文、纹饰,可以作为传统元素运用到文化创意之中。潍坊陈介祺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的灵魂正是以陈介祺为代表的文化爱好者对本民族文化的酷爱和追求,也是国家日渐复兴的大背景对

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重新审视,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陈介祺是一代金石大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方面,可谓是深厚的宝藏。因此,陈介祺特色文化产业街(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一项较为大的工作,非朝夕之功,需要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考察和论证,集思广益,还要与相关存有陈介祺藏品的博物馆对接、获取相关信息、征集有关藏品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o1311月视察东期间指出: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陈介祺是古老潍坊大地的一位文化巨人,他的金石学研究泽及海内外,百余年来绵延不绝,这是潍坊人民的自豪,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的战略目标中指出: “加快建设具有潍坊特色的文化产业孵化器,实施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企业、项目带动战略,聚集高端要素,形成‘拳头’优势,发挥集群效应。加快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彰显潍坊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以金石文化为精华内涵的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必将会为潍坊文化创意旅游基地的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让陈介祺文化遗产成为潍坊真正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返 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