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风筝历史渊源:风筝又叫“风鸢”、“纸鸢”、“纸鹞”,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风筝是以木材为主制作的,称为“木鸢”。它可以载人载物,飞越险阻山川,弥补车马航船的不足。它还运用在军事上,成为从空中侦察敌情的“尖端武器”。相传春秋时,公输盘就曾用它从空中侦察过宋国的城防情况。后来以纸代木,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的玩具。五代时,人们还在纸鸢上系上竹哨,发出筝(一种乐器)一样的鸣声,所以叫做“风筝”。 北宋以后,风筝普遍流行于民。到清明之际,风筝的制作更为精巧,并出现了研究风筝的专门著作。

风筝不仅是人们喜爱的玩具,它还是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助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利用它来研究雷电,发明了避雷针;莱特兄弟则根据它升空的原理,研究制造了飞机。美国国家的博物馆里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英国国家博物馆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朝时期风筝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轻于空气的飞行器。

潍坊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除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之外,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我国古代有名的墨子和鲁班在潍坊的青州境内制作了世界上的第一只风筝(木鸢和竹鹊。)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潍坊传统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

绑扎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本工艺,一旦走样,就会使理想的设计效果变形,从而失去平衡,影响起飞。风筝骨架要求光滑、无毛刺,厚、薄、宽度按风筝规格确定,并顺势修薄,这样骨架就会轻便。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上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风筝的绘画工艺,沿用历代艺人制作木板年画所用的品色,其色泽艳丽、对比强烈,既有艳而不俗的版画式效果,又能在蓝天白云之下现出华丽的身姿。

潍坊风筝之所以外形美观、起飞高稳,一方面与它的设计绘画和栓线角度有关,更重要的是在它的选料和加工上。潍坊风筝的用料,主要是竹、绢,虽简单却讲究,所用竹子皆为产自江西、四川一带的一年以上的毛竹。这种毛竹节距长、韧性好、易于加工和定形,是理想的风筝制作材料。而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达到了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风筝商城:http://www.wfaca.org/shop/goods.php?t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