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风格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总的说来,有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有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气息的梁平年画有以细腻工整的桃花坞年画;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它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还有大写意风韵的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年画;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福建漳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它们多以红黑色打底,神佛类画丰富多样。这些年画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而山东潍坊地区的年画风格又因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在民间年画的舞台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板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木板年画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主要分钩描、刻板、印刷3道工序。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制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6年5月20日,木版年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潍坊地区依靠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传承着木板年画,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潍坊高密扑灰年画

山东潍坊高密扑灰年画相传起源于明代初期,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了。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是高密三绝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2006年5月,高密扑灰年画被国务院确定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扑灰年画,即通过扑灰之法制作出来的年画,民间艺人们俗称为“抹画子“。制作者们根据所构思的题材内容,打好腹稿以后,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这样,一张画稿可以扑成数张。“扑灰”之名便由此而来。起稿、扑灰后,再加手绘,经落墨(勾线)、粉脸(粉手)、开脸(圈脸)、熏脸、涮脸手、乌眼(点睛)、开眉眼、立眼(粉眼)、点嘴、丝发(耙头发)、上色、涮道(染道)、涮花、磕花、描粉画金、耙胡子(搂胡子)、罩明油、刷边裁边等一整套20多道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高密扑灰年画已然成为一个确切的、响亮的名称,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从事高密扑灰年画研究的人士越来越多,不仅有本土人士,也不乏外地的专家和学者。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象征,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年画已经从农家的大门逐渐走进收藏家的书斋,成为一只被看好的“潜力股”。